围农夜话

哦,我的青棡!08:24来自农民日报

青棡,植物学称为青棡栎,落叶乔木,质地坚硬,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

而我之所以用拙笔记之,乃是其遍布大巴山的山山梁梁,坡坡坎坎;更重要的是,它与大巴山人情厚缘深,同气共生。

其形其神,恰似大巴山人粗朴憨厚而又无私奉献的最佳象征。

01

令人忌惮的青棡树

倘若以“私交”而论,我其实最初是忌惮青棡树的,至少是不够好感的——因为我吃过它的亏,虽然责任不在它。

大约十一二岁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山坡上发现了一株高大挺拔的年轻青棡树。

图片来自微博

古典音乐

诱惑我们的关键,是它的树顶长满了橡果——那是一种既可以做玩具又可以食用的果子。

做玩具的果子,要把瓜蒂般的头皮去掉,在中心插入一支牙签状的短细树枝,椭圆体的橡果就成了一只天然的绿色陀螺,在桌面上“唰唰”转动,成为物质匮乏时代山里孩子难忘的童趣。

而用来做吃食的果子,就是用它打浆过滤,最后制作成浅灰色的橡子凉粉,止饿生津,增加体力。

于是,面对这一树诱惑,我们都发出了占领阵地般的欢呼。但是,如何采到那些橡果呢?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其中有稍长并聪明的孩子提出了绝佳方案,随后大家就按照计划行动:

大孩子带上绳子爬上树顶,用绳子拴定,再回到地面跟大家一起用力拉绳,期望它俯首臣服,好采摘它身上的橡果。

没想到,这青棡树绝非凡品,坚贞不屈。拔河似的抗衡中,我们几个孩子哪里是它的对手。

树顶被拉弯却又很快昂首反扑,其他几个伙伴招架不住赶紧撒手,我却依然傻乎乎地紧抓着绳子。

说时迟那时快,就听“嘭”的一声,我就像一颗炮弹似的,被它强大的反弹之力射到半空,身体划出一道抛物线后,又重重地落到地面,痛得哇哇大哭。

幸好被灌木丛接住缓冲了一下,不然一定会皮伤骨折,破相毁容。

这,也让我从小领教了一个成语,拜青棡树所赐——“威武不能屈”。

02

不可缺少的“青棡疙篼”

青棡树的坚硬与坚韧,使它具备了广泛的用途。比如用它做锄头把子,做犁头,做锲子,甚至做铁路上的枕木等等,端的是硬汉角色。

如果从人类文明的高度看,青棡树虽不敢说居功至伟,但也至少是榜上有名,功不可没。

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是文明进步之肇始。而青棡树,就是成火的最佳燃料。

它的优秀材质决定了它能持久、平稳地燃烧,老百姓称为“熬火”,尤其是青棡疙篼。

图片来自微博

Pyunnanensis

除夕之夜,火塘里有一个或半个青棡老疙篼,那火就不会熄灭,不需要续添柴火,陪着全家人温暖而热烈地“守岁”,并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红红火火。

民间谚语说:“三十晚上的疙篼火,初一早上的大汤圆。”足见其地位。

那时的山乡连电都还没有,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柴火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大家嗑着瓜子花生,摆一摆家长里短的龙门阵。

火灰里煨一壶苞谷老酒,再就着白天团年大餐剩下的猪耳朵豆腐干,你一口我一口惬意地呷酒。

火塘上方挂满了腊肉,间隙滴下晶亮的油珠,“嗤”的一声,冒起一缕青烟,转瞬不见,香飘满屋……

多么温馨美好的一幅乡村风俗画呀!此情此境此意,任今天再花哨艳丽的春晚,都是无法比拟的。

但如果没有青棡疙篼这个主角,便会大大地失去其中的乐趣。

03

青棡山常在

青棡疙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变态茎。

它本来是一棵正常的树干,被砍去之后,余下的部分不甘消亡,深深扎根,奋发再生。

风霜雪雨,酷暑严寒,不知过了多少年头,终于长成。而且,它那苍老坚韧的身上,还将再生出高大的树干来,托举出新一轮生命。

图片来自微博

简尘z

这简直就像一个遭遇苦难而不屈服的母亲,悲怆而又伟大。

然而,“佼佼者易折”,许多的用途也给青棡树带来了杀身之祸。有段时间,成年青棡树几乎被砍伐殆尽了。

好在,峰回路转,青棡山常在。

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禁止砍伐;加上现在农村都用电用气不烧柴了,山林没有破坏了,青棡树自然又得到了发展!

我暗自唏嘘,回首眺望。但见远山那脊梁之上,长满了一排排高大整齐的乔木,犹如大山的赤子一般,昂首挺立。

即使相隔很远,也能感受到它们的坚挺粗壮,和它们的魂魄。

不用说,那就是青棡树——已经成材的、还在茁壮成长的、生生不息的青棡树。

欢迎向《围农夜话》栏目投稿!

Weneedyourcontribution!

邮箱:nmrbxmtt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angzia.com/qxzcd/1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