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丨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医学联络官 MedicalLiaisonofficerClub 石膏 辛、甘,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热咳嗽;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疮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石膏配知母: 石膏生用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 清热泻火: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 滋阴润燥:肺燥咳嗽;阴虚劳嗽。肠燥便秘;胃热消渴。阴虚火旺,潮热盗汗,骨蒸潮热。 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两药相合,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药均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 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 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等; 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天花粉 清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清肺润燥——肺热燥咳;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注意:不宜与乌头同用。孕妇禁服。 栀子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清热利湿——特点:使热邪由小便排除体外。应用:①黄疸(配茵陈),②血淋涩痛,③热淋。 凉血解毒——血热吐衄。 消肿止痛——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栀子配淡豆豉:栀子苦寒,善清热泻火除烦;豆豉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郁热而除烦。两药相合,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栀子配茵陈:栀子苦寒,功能泻火除烦、利湿退黄;茵陈苦微寒,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两药合用,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夏枯草 清肝明目:(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 清热生津止渴,泻火除烦:①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烦热口渴(配麦冬、天花粉);②肺痈咳吐脓血(配薏苡仁、冬瓜仁);③肺热咳嗽痰黄(配桑叶、菊花)。 止呕(特点:清胃热以止呕):胃热呕吐。配竹茹、生姜。 利尿:热淋涩痛。 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热病烦热口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等,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小便不利等。 竹叶与淡竹叶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热淋尿痛等。 不同点: (1)清热除烦以竹叶为优,为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糜的常用药; (2)淡竹叶以利尿通淋为优,长于治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等。 决明子 清热明目: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润肠通便:热结肠燥便秘。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异同比较 相同点:三药同能明目退翳,治疗肝热目生翳障,视物昏花等。 同中之异:①青葙子苦寒,清肝火力强,长于治疗肝经实热目疾。②密蒙花味甘微寒,功兼滋养,治疗目疾,肝虚、肝实皆宜。③谷精草味辛能散,性凉清热,内生火邪、外感风热之目疾俱效。 不同点:①谷精草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头痛等;②密蒙花养肝血以除虚热,治小儿疳热害目等。③青葙子又能平肝阳、降血压。 姜Sir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xiangx.com/qxzgx/4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女贞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