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申佑军

老家芽江村位于群山脚下,一条弯曲的石径伸向大山深处。山势连绵,山石惟妙惟肖,有和尚、香炉、娘背子。山涧溪水淙淙,经年不断,河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故乡的味道,遍布山野河溪。

春天里,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漫山的映山红,成片的山茶花,白色的茶叶萢和丝茅草根茎,看起来像草莓的野萢,乌黑的算葩子,不老不娕的菜麦豆……每一种都是随摘随吃的美味。其中的山茶花,用管径吸食花蕾中的花蜜,甜甜的夹杂着花粉的苦涩味。肥大的山茶萢,吃起来脆甜略带一点清凉味。红红的野萢味道尤佳,甘甜略带酸味,直吃到牙齿发软、胃液翻滚才罢休。此外,成熟的蚕豆剥壳,用竹枝或铁线串起来放到火上烤来吃,煨着吃,粉中带香。

盛夏季节,小溪戏水,溪水清清,卵石圆圆,鱼虾成群,有泥鳅,有石鱼,偶有甲鱼。用畚箕捞泥鳅交给妈妈,清水洗净后放入锅里小火煎熟,用竹枝挑出内脏,再用油煎炸片刻,加佐料,成就一道泥鳅大餐。鲜嫩无比,齿颊生香。鲜活的小虾米快速炒熟后掺进炒熟的茄子,可做成一道美味的虾香茄子。

溯溪而上,可捉螃蟹。数量多时,去壳后一大碗,暴炒之后红通通的,洒点辣椒粉,吃到嘴里香脆脆的,发出嗦嗦的声音。有时就近捉到几只就卷进裤管带回家,火钳夹着伸进灶堂烤着吃.蟹心冒油,蟹脚烤糊,吃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秋天里,花果飘香。大人小孩光着脚丫满山找寻各种山珍野果。油金子,鸡蛋碗子(玫瑰花结出的刺球),酸枣子,甜栗子(弥猴桃),冷饭团(形似番石榴),毛粟子,等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青涩的野柿子,要放进糠桶里沤一段时间,变成红色后才好吃。

院子里的枣子也熟了,压弯了树梢。黄中带红,散发出诱人的果香,脆爽,甜味沁人心脾。明钱熟了,青中泛白,酸甜带脆的果实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只可惜村子只有两棵树,几十年不复寻了。

村里的园艺场种有梨子,桃子,葡萄,西瓜,最多的是蜜橘。深秋时节,满园的橘子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红通通的一大片。小孩嘴馋,对诱人的橘子垂涎三尺,晚上偷偷越过篱笆躲在里面偷吃。早熟的贡川,皮薄无籽,瓤红多汁,味道极甜,直吃到肚子滚圆方休。田野里的苦瓜,由青变红,尾部如花朵裂开,我们将籽籽掏出来放进嘴里,吸食籽上的糖衣,滑腻微甜。收割过后的高粱杆也不放过,一根根折断当甘蔗啃。金秋十月人们收割完晚稻,又忙着挖红薯。重阳时节收豆子,酿甜酒。做饼粑。掺和进醪草的饼粑吃起来绵软略带酒味。

炒的豆子表皮炸裂,吃来嘎嘣脆,吃多了口渴。偷家里甜酒吃也是常有的事。有时是饥饿驱使,有时是被甜味诱惑。记忆里,家里一年买一两次白糖,洋灰纸包裹,泽草緾绕。倒糖入缸,纸上粘有零星几颗白糖都会用舌头舔干净。

冬天里的味觉记忆大都与红薯相关。

先是磨红薯,晒成红薯粉,红薯渣滓做成的薯渣滓粑粑比较难吃,有些加进糖精增加甜度。红薯粉做线粉和“荷折”(一种红薯粉做成的薄片,未折成片之前像荷叶一样)。做线粉场面浩大,一般集体出动,小孩也来凑热闹,捞食那种“猪婆子”(膨大的线粉,看起来看猪婆蛇)吃。烘干的“荷折”是孩子们的好食材,放到灶上或烘箱上烤一会,立刻膨胀变白,吃起来酥脆可口。

风干后的红薯富含糖分,吃起来特别甜。冬天昼短夜长,有时就在烘堂里煨两个红薯当晚饭。有些将风干的红薯煮一大锅用来做干薯,捡去红薯,锅下里的薯糖水结成冻,是小孩子的最爱。

人们为保红薯不烂掉,还会晒白薯片,醪薯片,用模子做薯粑粑。晒干的红薯干成我们的零食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薯粑粑我们烤起来吃,中间也会泛起鼓鼓的气泡,烤黄后冷却,吃起来香脆。每个孩子无师自通地成了食品加工师。除夕夜,将薯粑粑剪成小片,条形或菱形,连同油砂放锅里翻炒,做成薯角子,用来春节待客。

冬天里屋檐下捉麻雀,雪地里撵兔子,是为了调和常年少见油荤的生活。

故乡的味道,更多停留在妈妈的餐桌上。

三两只青蛙,妈妈也会放到饭上,用茶杯蒸来给我们吃,蒸出来香喷喷的,汤汁成为驱饭的恶魔。一个鸡蛋加一把红薯粉,也能戏法般变换出一道美味的薯粉子蛋。红薯粉的滑腻加上蛋香,味道立马上了新境界。两三指大的小鱼炸酥后再焖,加葱姜和辣椒。一条鱼配一碗饭,吃起来大快朵颐,从头到尾渣都不剩。扎菜炒油渣,依附大肠的板油炸出的油渣形似鸡冠花状,油渣吸收着扎菜的清香,扎菜加上油汁的浸润,吃起来软滑粉酥,咸中有香。个中滋味无以复加。

让我至今想来直流口水的是麻辣仔鸡。

麻辣仔鸡一年难得吃几次。早春孵出一窝小鸡,风吹雨打,翅膀耷拉,屁眼粘白,经过三四个月的悉心照料,活蹦乱跳成道者有时不到半数。当中公鸡也就一两只。中秋重阳之际,公鸡长得壮实但尚未管雄事,为不浪费粮食,除留一只过年,其余一般杀来吃。

从地里摘来新鲜的辣椒和蒜苗。此时生姜生长旺盛,从根部扒拉出一小块不伤及生姜整株。佐料洗净切好。鸡肉砍成细块,头脚翅膀骨头分放一边。锅里的油热后,先放入骨头部分加盐煎炒,骨肉变色后喷洒少量米酒。然后再倒入鸡肉翻炒。加仔姜去腥,中火煎炸三五分钟,至鸡肉外焦里嫩时加辣椒翻炒,待辣椒的辣味弥漫开来,转小火加蒜苗翻炒四五圈出锅。

用大菜碗装好,摆上餐桌。夹一块黄中带焦,冒着热气的鸡肉入口,细细咀嚼,舌尖上的味蕾顿时张开,鸡肉的甘美,骨头的粉、腱韧的脆,夹杂着油盐姜蒜的咸和辣,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使全身的每一个毛孔扩张,好像被细细按摩过一样,舒服至极。

故乡的味道,味在新鲜,就地取材。味在时令,食材依四季轮转。味在天然,所有食材连同佐料均来自大地的馈赠,来自洁净的山水田野间,汇集天地之精华。味在麻辣,强烈地撞击着味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

申佑军,湖南邵东水东江人。毕业于湖南工商大学会计系。求学之路波折,中途边工边读。挖过矿山、做过篾匠、搞过建筑、摆过小摊。经断续四次考前突击始得入学。现在深圳做会计。业余喜读经典书籍、写文自娱。









































中科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xiangx.com/qxzgx/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