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

中药一每日知识点

(一)植物药类

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

采皮时可用环状、半环状、条状剥取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如杜仲、黄柏采用的“环剥技术”,即在一定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离地面15~20cm处向上至分枝处的树皮全部环剥下来,剥皮处用塑料薄膜包裹,不久便长出新皮,一般3年左右可恢复。

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

中药二每日知识点

青箱子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中药综每日知识点

(五)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六)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

(七)肺与肾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八)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九)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称“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主要表现于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资等方面。

(十)脾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相辅相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每日一练

中药一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皮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季节为

A.秋、冬两季采收

B.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

C.春末夏初采收

D.果实成熟时采收

E.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2.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B.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D.果实成熟期

E.种子成熟期

中药二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既能清肝泻火,又可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A.天花粉

B.青葙子

C.芦根

D.竹叶

E.栀子

2.龙胆除清热燥湿外,还有的功效是

A.泻肝胆火

B.止痢

C.凉血止血

D.退虚热

E.杀虫利尿

中药综合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

1.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

B.血的生成和运行

C.气机的调节

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

E.阴液互资

2.“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同居下焦

B.藏泄互用

C.精血互化

D.阴液互补

E.阴阳承制

答案及解析中药一

1.答案:C

解析: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2.答案:B

解析: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

中药二

1.答案:B

解析: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2.答案:A

解析: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中药综合

1.答案:A

解析: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1.气的生成: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是组成宗气的主要物质。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强健,与气的盛衰密切相关。2.津液输布代谢: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输布津液。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肺,则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亦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2.答案:C

解析: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生互化,称为“精血同源”。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是什么
白癜风怎么得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xiangx.com/qxzgx/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