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土茯苓
土茯苓Tufuling 上一期: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青葙子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土苓、土茯苓、地茯苓、山遗粮、山地栗、仙遗粮、饭团根、冷饭团、奇粮 产地 长江以南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渗利,性平偏凉,入肝、胃经。功能解毒利湿、通利关节,既为治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之要药;又为治湿浊下注及湿疮湿疹之佳品。 功效 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 (1)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2)淋浊,带下,脚气,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入丸散。也可煎汤含漱。 土茯苓的故事 古时有一人好色,得杨梅疮,用轻粉医而无效,或愈或复发。此人穴居山野以度残年,饮山水泉,食野果,生啖山地粟(土茯苓),数月后,病愈如初,方悟山地粟有治疗梅毒之功。随传此法于世,戒恶习,潜心学医,后成当地名医,救济众生。 《本草纲目》云:“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毒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明代兰茂《滇南本草》有一方:土茯苓一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明代汪机《本草汇编》亦有用土茯苓治梅毒的。 猜 中 药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END—— 中医、灸疗、针灸、推拿、原始点的,创建了一个北京中科白癜风建院十周年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angzia.com/qxzyy/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子瞳孔变心形女友直呼浪漫医生这是病得
- 下一篇文章: 国庆节快乐鹤年堂古方眼宝爱眼就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