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12补阳还五汤治疗视物
1患者情况介绍 李某,男,69岁 初诊:-03-25 主诉:视物模糊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症状,眼科检查结果示:黄斑水肿,期间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年脑出血,遗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刻下症见:双眼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双下肢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喜坐卧,不愿多动,舌淡紫苔白,脉细涩。 诊断: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 治疗: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处方: 黄芪90g赤芍30g川芎15g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5g杜仲15g续断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青葙子15g密蒙花15g谷精草15g焦三仙各15g 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04-10 患者服上方后双下肢乏力、视物模糊症状明显改善,复诊时患者较初诊健谈,精神状态较初诊显著改善,效不更方继服14剂。 三诊时以补阳还五汤和补中益气汤交替服用善后。 2案例心悟本案患者年过六旬,脾胃功能渐衰,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致气虚;气能行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久病易致血瘀;气能摄血,气虚无力固摄,则有血逸脉外,停于体内,终致瘀血。脾虚为本病发病之本,脾虚日久及肾,加之患者年老久病,肾气渐衰,导致脾肾两虚;肝肾同源,肾虚致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承于目,目失所养,导致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患者虽有黄斑水肿,从局部辩证来讲属于水湿,属于有形之“湿”,但其根本是脾虚、气虚,运化、温煦功能减退,导致湿邪内生,其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故主方选用益气活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患者久病,肾气不足,就诊时诉双下肢乏力,故加杜仲、续断、牛膝、桑寄生以补肾强骨;加密蒙花、青葙子以明目;密蒙花清肝明目,还可补养肝血,《本草经疏》曰:“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谷精草有祛风散热、明目退翳的功用,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本草述》:忌铁。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风,疏风明目止痒;配龙胆草,疏风泄热退翳;配石决明,清肝明目祛翳。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尾、地龙七味药物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多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方精妙,药少效宏,临证中把握气虚血瘀之基本病机,投以补阳还五汤,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适当加减应用,均可收效。 (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例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赵永强山西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治市中医药养生保健学会会长,长治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长治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医院中医药专家,师承山西省名老中医姜佐周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中医理论扎实,辨证论治精细,擅用经方治疗内、妇科杂病,致力于经方的临床研究和带教,颇受患者和学生认可。 赵永强经方工作室 长按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angzia.com/qxzyy/9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千百年来的中药配方不会错,收藏好,你也是
- 下一篇文章: 你为什么喝酵素会没效果,喝酵素的5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