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时野白露一候两分如意,三分致清欢
「白露一候鸿雁来」 如若,我告诉你,墙头草和苦菜很有清莹气质, 或者说,这一瓶草露,极具清欢之意,你可会相信? 72物候的野趣插花,于我而言,“插花”从不是核心,“野”才是点睛。 我享受山野之中时令的转换之美,也更期待与各样草木不期而遇的小小心喜,至于最终瓶中所成为何,反而不太在意了。不过在白露之际,有了些许预期:期待邂逅一瓶“清露”,供于厅堂。 心思和行动之间,总有玄妙的联结。尤其年长后,心中但有所念,此后所见、所听或所行,总会有所体现,颇有“心想事成”的感觉。当然这个“事成”,不一定皆是好事,因为“动念”并非都是“正念”,而成与毁的真正定义,也许我们本人都不能真正觉察。 所幸我这一念,当真候来了一瓶“露华”,清清灵灵滋润了秋起渐燥的厅堂。 「山中有信,五味至清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首描写陕甘地区的秦风,其实并不适合杭州。此时杭州,晨露尚晞,草木仍然足够绚烂,正是桂未开,叶未黄,秋华不逊春丽时。山里一路走去,一年蓬、百日菊、合欢、木槿、青葙……各花争艳,虽不比公园景观来的开合有序,却自有一股“野劲儿”攥在内里,比盛夏甚至都多些张力。 但就在这一野锦簇中,我轻易寻到这么一团,虽繁华不足,但清雅有余,很符合我所动念期盼的瓶花。实在是这些喧闹一堂的花花草草,单个来结识,都小清新得很——可能野外生长的孩子,终究脱不了“野性子”吧。 比如整片紫气氤氲的一年蓬,似雏菊却多分缥缈,讲一句花中“小仙子”并不为过,谁知道竟是“墙头草”呢,哪怕她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也逃不脱墙头篱下见风倒的乡野之见; 紫色小仙:一年蓬 还有一串串犹如玉珠雕花,半开半羞,红颜内敛的精巧花帘,却逃不脱一个“臭”字:不是“鸡屎藤”,便是“鸭屎藤”,或直呼“臭藤”。少有人知道,遥远的从前,它也有个神似的名称,叫“女青”!青衣韵白,有它的地方,一路分花拂柳袅袅娉婷,自得风流。 青衣白旦:臭鸡矢藤 反倒是作为瓶中主角的攀倒甄,在人间颇具名气:一说“苦菜”,南北的人民都很熟知,不管是北腌南拌,春夏里怎能不偿几口?诗经里不也唱:“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今日不是“小满苦菜秀”,最喜它白花开成簇,将绽未绽时,如繁星落茎,丝毫不见苦,只觉“有女如荼”,秀美如荼。 苦斋:攀倒甄苦斋:攀倒甄 算上漫山连枝,一树集三味的盐麸木,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五倍子”寄生树,这一瓶寥寥几支,酸、甘、苦、辛、咸五味齐具,终究合和出一道清淡“露华”。淡而不寡,清却不寂,如果一定要从中悟出几分道理来,应该也很合中国的处世之道——大道至简,一心可系万物,万物终归一道,万丈红尘中,“人间有味是清欢”。 三味一树:盐麸木 「清如露,繁如露,清欢亦如露」 不讲理层面,仅从自然物事上,“清欢”和露确是最为恰当。你能找到哪种物体,不仅清透可爱,连出现的时间,都是若梦若醒的昏昕之际,绝不在浓烈时刻?又有哪一种物体,混圆一团,映照草木万物又不沾万物,混似不染尘埃,兀自清澄自在? 露形给了“清欢”的前提,一则是圆,一则是澄。 ——「团露珠圆」—— 露常被称作“珠露”,“露似真珠”因其圆润。圆形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被当做一个“至善至美”的形态。 钱钟书说““形之浑简完备者,无过于圆”(《谈艺录》),《说文解字》中将“圆”释为“全也”,圆是“无穷”的,无始无终,按照帕斯卡尔的说法,“其中心无所不在,其外缘不知所在”,因而由天及地,“可以形容宇宙中一切事物之极致。”(钱钟书《谈艺录》) 由圆法天,圆不偏不倚不挂碍,法象万千,所以佛修“圆通”,道亦“周行而不殆”(《老子·论道》),儒家更讲究“圆而神”,天人合一“致中和”,圆融三家之说。 所以美学之最也就不过“圆美”:文求圆融、圆通,字寻圆熟,圆劲;戏讲圆润、清圆;舞要圆舞……一切上升到艺术,皆“以圆圈来表示”。(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即使非艺术的“过日子”,大家也期待“团团圆圆”,人生“圆满”,互为“圆场”——所以圆既是奥义所在,又容众生所期,“大团圆”的开始和结局,怎能不清欢? ——「天降清露」—— 另一层原因,和水相关。“湛若秋露”,如果露是个泥球,也就无关金风玉露、“甘露”,甚至“君恩雨露”了。西方四元,东方五行,水在任何国家和文化中,都是一个永恒的母体。 中国人讲“水德”,水能润下,德泽万物,故而“上善若水”。当然,水也分三六九等,不仅清浊界限分明,仙水、尘水也是高下立见。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用水,讲“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颇能概括水之等级。 很显然,露水属于最高级别的“天水”。因为不沾地气,“气清”不染尘,被当做“阴阳之精也,天地之灵液”(唐·张彦胜《露赋》),可“下所润万物”(《玉篇》),神女仙人皆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逍遥游》)。 老子盖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不仅成为祥瑞,也成为菩萨玉瓶中的洁净法水,阿弥陀佛的三名之一(无量寿、无量光、甘露),无上净法和不死之水,能“永离一切死所依蕴”,解脱涅槃。 清净离烦忧,甚至暂时解脱忧愁的酒和茶,也能称为“露”了。不管甘露、湛露、清露还是金露,也不论暂时抑或永恒,天降的露水让人远离烦恼,一杯可清欢。 「朝亦露,暮亦露,生死亦关露」 露又是短暂、易逝的,日光一照,便消弭在天地间。所以我们对这小小一滴露珠,感觉便复杂起来:不仅是神佛净水,也不单是可怜珠润,时空万千感思、生死诸多牵绊,通脑都蕴含在其中。 露,暮生而微,日出则晞,有生的可爱,“月白露初团”;也有逝的惋叹,“去若朝露晞”。“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生逝如此匆匆,“人生忽如寄”,真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却无法复生,“一去何时归”?(《乐府·薤露》) 虽言“春风拂槛露华浓”,花滴香露清且丽,但露却多是白于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湿露沾衣,泪下垂露,“霜露不怜人”,秋思中的乡思、愁思、怨思、离别思一样都不少,全在露里。 不过“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看露华清如许,料想人间诸事,不如意虽十之八九,但尚有一二值得慰怀。 将这一二,分三分赋予豁达,四分留赠风月,尚有三分快意柴米油盐。岁月苦短中,纵然五味杂陈,也足以佐出诗酒花茶,伴来清露一瓶,即使“闲事挂心头”,也是“人间好时节”。 #头条创作挑战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angzia.com/zyqxz/12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减脂餐虾仁鸡蛋水煮蔬菜沙拉自制万能油醋
- 下一篇文章: 它是田里的恶霸,如今成农民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