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靠什么治病
中药能够治病的关键在于其偏性,正是依赖这一特性,中药才能“纠偏求平”,恢复人体内在平衡,治愈疾病,这种偏性主要体现在“气”与“味”两方面。 中药的“气”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有些中药性质平和,既不过热,也不过寒,称之为“平性”药。利用中药的四气能够纠正疾病状态下人体的寒热失衡。寒凉药主要用于治疗热证。比如石膏、知母可以清气分热,用来清热泻火;决明子、青葙子可以清肝火而明目;生地、牡丹皮专入血分,起到凉血的作用;黄连、黄芩偏于苦燥,能够清热化湿。温热药主要用来治疗寒证。比如附子逐寒燥湿、温助肾阳;肉桂温中逐寒,偏暖下焦;吴茱萸温胃散寒,能够治疗胃痛酸吐,痛经等。 中药的“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有些中药气味不明显,称之为淡味,也把它归在甘味。还有些药具有涩味,因为涩与酸常常并存,所以中医把涩味也附到酸味上,所以习惯总称为“五味”。酸味药能够收敛、涩滞,苦味药能够泻火、燥湿,甘味药能够补益、和缓,咸味药能够泻下、软坚,淡味药能够利水渗湿。利用中药的偏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就能够达到恢复人体平衡的目的。 除了“气”、“味”之外,中药的归经、配伍、升降沉浮都对中药疗效的发挥产生着重要作用,这些自然特性不是简单的实验室分析能够解释的。中药“气”、“味”各不相同,必须结合患者体质以及病证综合考虑。除此之外,中药大家族中有一些“性格刚猛”的毒药,比如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等,经过医生的巧妙炮制、配伍,它们就成为了良药,能够迅速纠正人体的偏性。但如果正常人服用以后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事实上,医院每年都会收治一些因为误服有毒中药或是过量服用中药的患者,还有一些患者在使用中药时,不注意忌口,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影响了治疗效果,这些都提示我们中药不可乱吃。 自然界是个大宝库,中药大家族就是其中的奇葩。如何充分地利用这笔财富为人类健康服务,是我们中医药界永恒的命题。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angzia.com/qxzgx/12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视物昏暗多由肝肾不足引起,不可不知的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